避免“开发即废弃”:企业SOLIDWORKS二次开发成功要素
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,越来越多企业选择通过SOLIDWORKS二次开发实现设计流程自动化、数据集成与业务协同。然而,一个令人遗憾的现实是:不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定制化项目,在上线后不久便陷入“无人用、不能用、不愿用”的困境,沦为“开发即废弃”的数字废墟。
究其原因,并非技术不可行,而是项目规划与执行过程中忽视了关键成功要素。为帮助制造企业规避此类风险,真正让SOLIDWORKS二次开发成为提质增效的利器,本文提炼出三大核心成功要素。

一、明确业务目标,而非仅聚焦功能需求
许多失败的定制项目始于模糊的起点:“我们想提升效率”“希望减少出错”。这类笼统目标无法指导开发方向,容易导致功能堆砌却无实际价值。
成功做法:
从业务痛点出发,定义可衡量的目标(如“将BOM生成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0分钟”);
区分“想要”与“需要”,优先解决高频、高成本、高风险环节;
将开发目标与企业KPI(如研发周期、设计复用率、变更响应速度)挂钩。
只有当开发服务于清晰的业务结果,工具才有生命力。
二、深度用户参与,贯穿需求—测试—推广全过程
定制工具的使用者是设计师、工艺员或项目工程师。若他们在项目中仅作为“被调研对象”,而非“共建者”,很容易导致交付成果与实际工作流脱节。
成功做法:
组建包含一线用户的跨职能小组,参与需求梳理与原型评审;
采用敏捷开发模式,分阶段交付,快速获取反馈并迭代;
在试点部门先行试用,收集真实使用数据和改进建议,再全方面推广。
用户的“拥有感”是工具落地的关键保障。
三、推动变革管理,而非仅交付软件
技术只是载体,真正的挑战在于人的习惯与组织流程的改变。若缺乏配套的培训、激励与流程再造,再优秀的工具也会被束之高阁。
成功做法:
将定制项目视为“流程优化+技术赋能”双重变革;
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,包括培训课程、操作视频、FAQ手册;
设立初期“种子用户”激励机制,鼓励率先使用并分享经验;
管理层明确支持,将新工具使用纳入绩效或标准化作业要求。
唯有让工具融入工作文化,才能避免“上线即雪藏”。
SOLIDWORKS二次开发不是一次性的技术采购,而是一场以业务价值为导向的系统工程。避免“开发即废弃”,关键在于跳出“做功能”的思维定式,转向“建能力、促协同、推变革”的全局视角。
当企业以清晰目标为舵、以用户为中心、以可持续为尺、以组织为基,SOLIDWORKS二次开发项目才能真正从“代码”转化为“生产力”,成为驱动数字化转型的坚实支点。
Solidkits可为您提供SOLIDWORKS二次开发服务,我们拥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,深刻理解机械设计、制造及相关行业的业务需求,可根据您的实际应用场景,提供专业、可靠的定制化解决方案。如果您的企业有SOLIDWORKS二次开发需求,可联系Solidkits获取解决方案以及开发报价,咨询电话010-62054110。
